申请丧葬补贴所需资料

 到亡者生前户籍所在地社保所申请所需资料:

  (一)经办人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原件及复印件一份;

  (二)亡者已加盖死亡(户口专用章)章的《居民户口簿》(或公安机关出具的《证明信》)原件及复印件一份;

  (三)死亡证明或火化证明原件及复印件一份,实行土葬的少数民族居民、非火化区居民提交死亡证明或土葬证明原件及复印件一份。

  实行土葬的少数民族特指回、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塔吉克、塔塔尔、柯尔克孜、东乡、保安、撒拉十个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

  土葬证明是指街道(乡镇)人民政府出具的土葬证明或北京市回民殡葬管理处出具的土葬证明。

办理丧事的基本程序和主要内容

(1)及时办理死亡证明。正常死亡人员由医疗机构开具死亡证明,非正常死亡人员由公安机关开具死亡证明。

  (2)联系殡仪服务。死亡证明办好后,直接与就近的殡仪馆联系,预定殡仪车,接运、冷藏遗体,确定遗体告别和火化日期。

  (3)家属需持死亡证明到殡仪馆办理遗体火化手续。

  (4)骨灰安放。直接与合法的经营性公墓联系,或办理骨灰撒海。

  注意事项:尽量减少中间环节,直接与殡仪馆、公墓联系,不要使用非法殡仪车,不要选择非法公墓。

北京殡葬服务一条龙内容

  • 灵车:商务奔驰灵车接运遗体一次 灵棺 :
  • 豪华炉专用木棺一只(基本款)
  • 遗体袋:专用遗体袋一个
  • 棺罩:专用棺罩一个
  • 遗体寄存:3天内遗体寄存
  • 遗体化妆:专业整容师化妆一次
  • 遗体装饰:遗体花瓣、花束各一份
  • 告别厅:大告别厅使用一场
  • 告别厅装饰:音乐、绿植、鲜花、指示牌等
  • 休息室:告别厅配套休息室使用
  • 火化炉:单人豪华炉火化
  • 遗像:12寸或16寸标准遗像一套
  • 遗像装饰:遗像鲜花相托一个
  • 花圈:带挽联标准纸质花圈十个
  • 仪式:引导员主持仪式、礼兵接灵、送灵
  • 礼兵服务:礼兵抬灵、送灵服务一次
  • 纳骨:礼兵接灵纳骨仪式一次
  • 其他:黑纱、白花按需使用
  • 单支菊花:单支菊花(人手一支)
  • 专属服务:服务专员全程陪同协助办理

殡仪服务套餐费用含灵车费、火化费等殡仪馆费用,无额外收费项目(骨灰盒、寿衣及客户要求单加项目除外)。确定服务项目后将签定双方服务协议,确保客户权益。

不同殡仪馆的套餐服务项目和收费标准会有所不同,具体的服务项目和收费标准我们的服务专员会在与您见面时为您做详细的介绍。

套餐详情请致电殡仪服务专员咨询:

在北京办个丧事需要多少钱

具体每个地方不一样,就目前来说,如果火葬的话,最少需要2000元左右,包括亲人的寿衣、遗体接运、存放、火化,和一款最便宜的骨灰盒;这是最低价,再高就没根了,几千上万,甚至十万都有可能,关键是看选择些什么殡仪服务项目,再多钱也花得进去的。 1. 丧事,读音:sāng shì,指人死后殓葬、哀悼等事情。新中国成立前,丧事烦琐,讲究封建礼仪,主要过程为:送终 长辈绝气前,晚辈守在身旁,直到咽气,谓之“送终”。更衣 死者在弥留之际,脱下旧衣,更换寿衣,用白线扎腿,根数与卒年龄相等。报丧 人死后立即派人去亲友家送信,谓之“报丧”。 2. 新中国成立后,各级政府提出移风易俗,丧事简办。1960年,全县各公社建公墓,迁旧坟于公墓,薄棺埋葬。1969年1月开始火化,1975年全县基本实现火葬化。近年来土葬和丧事大办之风又有抬头。

八宝山殡仪馆倡导科技、人文殡葬

在2019年公众开放日活动中,八宝山殡仪馆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进一步推行节地生态安葬,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对选择骨灰海葬或者骨灰自然葬的北京户籍亡故居民提供免费殡仪服务。同时,提供中低价位殡葬用品,骨灰盒从几十元到上千元不等,百元以下骨灰盒常年保持3种,500元以下骨灰盒常年保持8种,不断档供应。对于城乡低保、优抚对象等保障类群体还免费提供骨灰盒及小型告别厅。

据介绍,该馆推出“千元殡仪服务”组合,包括遗体接运、遗体告别、遗体火化、骨灰寄存在内的殡仪服务。去年一年有1000余名逝者选择千元套餐服务。

负责人表示,过去一年,该馆提供了20多项惠民便民服务,包括推行免费上门、免费提供黑纱白花、免费提供休息场所、免费提供灵车挂彩、免费提供承办告别仪式、免费提供梅兰竹菊休息室、免费提供装灰服务等惠民新举措,上述服务将直接降低群众的治丧成本每年约100余万元。

值得一体的是,该馆倡导科技殡葬,申请6项专利,包括提供“互联网+”殡葬服务,推送信息包含遗体接运、告别预定、整容沐浴、领取骨灰等业务环节,不仅提升服务水平,也进一步增加馆内业务的透明度;首家推出3D打印修复遗容技术,提供“高质量遗体修复整形美容”服务,让与逝者“完美告别”成为现实。

该馆还演示新型告别方式,展示新型安葬方式——“舍爱·晶烁”服务项目。其中,晶烁即骨灰晶体,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将逝者骨灰培育成颗粒状结晶体,有密度高体积小、美观且不会风化变质,可制成纪念品,提供个性化、人性化和便捷化的骨灰安放服务,体现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为逝者提供一种全新的情感寄托模式。

此外,该馆去年自筹资金,打造了京城首家生命文化展厅,通过图片、视频、实物等多种形式展示“生命文化教育共同体建设”。

据悉,未来几天,北京市八宝山人民公墓、长青生命纪念园、万安公墓以及李大钊烈士陵园等将向社会大众全面开放,引导市民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安葬观念,逐步摈弃传统碑墓葬。(完)

你不了解的八宝山殡仪馆

3月23日,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举办了第二届“公众开放日”,全程展示了接待洽谈、引导服务、整容修复、故人沐浴等服务场所。相关负责人介绍,开放日是为消除殡仪服务的神秘性以及公众对殡葬行业的误解。

遗体告别

遗体告别是家属对逝者追思的重要环节。八宝山殡仪馆除大礼堂外,还有梅、兰、竹、菊和莲花5个告别厅。在开放日当天,八宝山殡仪馆的金牌主持人董子毅展示为一位围棋手举行的告别仪式。

董子毅说,他是学声乐的,2011年从扶灵柩的岗位转到告别仪式的主持人。“最开始,我总是控制不住情绪,在告别仪式上就会哭起来。”

他回忆,一次给一位发生交通事故的女性做告别,逝者女儿仅三四岁。逝者的丈夫把女儿向妈妈告别的话做成录音在现场播放,本来提前劝大家控制情绪的董子毅却眼泪止不住。“后来我才慢慢学会控制情绪,只有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才能服务好群众。”

八宝山殡仪馆还开设了专门的守灵服务区,供子女为逝者守灵入棺。守灵厅都是中式装饰,提供灵堂、拜祭、出灵等服务,亲属可在此守灵一至数日,也可休息和接待亲友。

遗体沐浴

日本电影《入殓师》里给逝者精心沐浴的镜头打动了许多人。在开放日当天,八宝山殡仪馆的“故人沐浴”团队也展示了一次给遗体沐浴的全过程。

在淡雅的环境中,伴随着柔和的灯光和轻音乐,两名沐浴师先将逝者的手部和脸部清洁干净。然后给逝者贴上专用面膜。这块面膜能使逝者的肤色焕发出生前一样的光泽。

接下来,一名沐浴师给逝者清洗头部,而另一名沐浴师则开始清洗逝者的脚和身体。为表示对逝者的尊重,清洗身体的过程,逝者都被盖上一条毛毯。

在清洗完背部后,沐浴师用另一张毛毯把逝者身上的水分擦干,然后为逝者吹干头发。整个过程完成后,沐浴师向遗体鞠躬。

3D打印还原逝者面部

今年的开放日,极具科技含量的“3D打印遗体修复工作室”亮相。遗体整容师张洋告诉记者,一些特殊死亡的遗体,面部受损严重,甚至头部缺失,“3D打印”大大改良了非正常性死亡的特殊遗体头面部修复整形效果,让逝者恢复到接近健康状态的面容。

“过去,遗体整容师根据逝者生前面部的平面照片手工捏制造型。如今,借助3D打印,这项工作更加高效。”八宝山殡仪馆服务中心主任周卫华称,3D打印出的人脸模型用的是“硬纸板”,这其实只是一副模具,面部凸出的为“阳模”,凹陷的则为“阴模”,如果最后需要的是一张面皮,则可以在阳模和阴模中间填充硅胶,形成完整的面部材料。工作室现场打印了一个面部模型,整个过程需两三个小时。

机器人消毒

长期接触逝者遗体,八宝山殡仪馆工作环境的消毒是件大事。遗体在分解过程中会产生多种细菌,有的细菌抵抗力非常强,弥散和分布的范围大,不进行精细的除菌,很难完全杀灭。

周卫华介绍,过去的消毒杀菌靠的是人工喷洒药物,这种方式不能对室内各个角落进行精细的灭菌。同时,由于喷洒出来的药物仍然是液体状,颗粒非常大,灭菌的效果也大打折扣。

“在室内有很多地方,靠这种传统的灭菌方法,很难达到良好的效果。像我们工作人员的衣柜,虽然关闭了,但还是有缝隙,细菌就容易进入。”

对此,工作人员最新研发出移动式的智能终端消毒机器人。这个名叫“KINO”的机器人,可以由工作人员直接用手持的平板电脑启动。“KINO”的六个小孔能在操作下喷洒出颗粒极小的杀菌物质。

周卫华介绍,消毒机器人不仅可以做到消毒无死角,而且能将最顽固细菌百分百消杀。“一体化消毒灭菌,可避免人员、物体表面以及空间环境的交叉感染。”

此外,对于遗体的防腐整容,八宝山殡仪馆也开发出了有利于操作人员的新药液。以往最常用的遗体防腐液福尔马林防腐药液,虽然防腐效果好,保存时间长,但长期使用对操作者的身体有着严重刺激作用。为了减少有害刺激对健康的影响,八宝山殡仪馆与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合作,研制出了不含福尔马林新型防腐药液,在防腐安全和效果上都有很大的进步。

火化设备升级

八宝山火化室有19台套火化炉,每年北京火化的95000多具遗体,在八宝山火化的达到23000具左右,占到了将近四分之一。火化室副主任魏童介绍,2016年平均每天火化遗体70余具,最多的一天火化了118具。

为不发生“烧错尸、发错灰”事故,火化前,工作人员要验证遗体保护棺上的二维码,还要经两名火化工核对遗体姓名。家属可直观火化服务,或在火化机前与亲人告别。

火化室操作员按到炉前按钮,火化室打开后,一辆盛放遗体的滚轮车滑出来。车上铺了一张“一路走好”的毯子,四名火化工人将棺木抬至车上。滚轮车则将遗体送进火化炉。

魏童介绍,八宝山殡仪馆自2013年起加大火化设备的升级改造,配合环保部门投入1700万元节能减排,新建4台火化机、改造15台火化机、改造3台供暖锅炉,年减排粉尘残灰30余吨。

2015年,八宝山完成11台火化机增加尾气净化系统。

新式服务项目

葬礼策划服务:八宝山殡仪馆有10名专业殡仪主持人、葬礼策划师5人,可提供“集主持、策划、告慰于一体的葬礼仪式”服务。其中,策划师可设计仪式的各个环节,撰写怀念词或悼词,依据逝者生前照片、视频等素材设计制作生平短片。

“互联网+”殡仪:八宝山的电商平台目前正处于开发调试阶段,预计将在下半年投入使用。市民可通过网络预订殡仪服务和丧葬用品,平台支持微信、支付宝和银联的在线支付方式。

八宝山殡仪馆推个性化葬礼 让告别少些悲伤

一场名为“绿野仙踪”的主题告别仪式,正在八宝山殡仪馆一间告别厅里举办。不同于以往单纯的肃穆,在这个厅里,茵茵绿草沿着阶梯顺势铺下,传统的花圈被一束束鲜花取代,厅内回荡的不是那首固定的旋律而是逝者生前喜爱的乐曲。告别厅正中央遗像位置被LED屏幕替代,里面播放的是逝者生前与家人欢乐时光的影片……整个告别仪式庄严肃穆令人泪下,但参加仪式的人们在婆娑的泪光中,少了一份沉重,多了一份释然……

八宝山殡仪馆

用鲜花搭建的景观,配合细腻的音乐,告别仪式的氛围不再如此沉重、悲伤

工作人员会根据逝者的兴趣爱好、个性需求,和家属沟通葬礼细节

一张由鲜花制成的花床和花被,让逝者在花丛中伴着花香接受亲人的送别

葬礼概况,挚爱序言,完美浪漫,真爱永恒……这里有给亲人的专属定制

黄白菊、百合、泰国兰花、紫罗兰、太阳花……鲜花服务部的花艺师每天6:00上班,最多一人一天要插五六十个花圈

鲜花用材以白色和绿色为主,藤蔓搭设梦幻水帘,花门设计选用自然森系格调

这是八宝山殡仪馆的一场个性化葬礼。虽然只是一场葬礼彩排,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泪中含笑的葬礼形式,对于逝者来说也许是最大的慰藉。而个性化葬礼的出现,也是对逝者生前愿望的某种回应。

在殡仪馆的工作人员看来,每一场别离对于逝者的亲属尤其是年老的逝者亲属来说,都是一次沉重的打击。“愿逝者安息,令生者慰藉”说来容易,但沉重氛围对老年家属来说又谈何容易。让送别不再悲伤,让情感得到抚慰,让送别成为逝者在另外一个世界的启航之地,带给生者以希望,殡仪馆近几年在个性化葬礼主持方面不断尝试,给传统的葬礼告别仪式赋予了新的理念和意义。让人生的最后一场仪式变得少些悲伤,多些思念。

选择新的告别仪式后,殡仪馆将帮助家属设计仪式的个性化主持词、怀念词或悼词,根据家属提供的照片、视频等素材,设计制作播放短片。通过室内环境重新规划,使沉重的氛围变得些许轻松。

为了配合个性化葬礼的需要,殡仪馆还添置了不少硬件设备,可根据家属要求,将告别厅布置成书房、花园、森林等场景,摆上逝者生前最喜欢的绿植、绘画。告别厅的纱幔以前一直都是黑白两色,现在甚至可以换成逝者生前喜欢的粉红色……

一切为了让逝者安息、生者慰藉不再是一句空话。

除了万里夫妇,还有谁合葬在八宝山?

八宝山

封面新闻记者 王国平

12月1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万里诞辰100周年。这天上午,万里夫妇的合葬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墓地位于公墓东一区。墓碑上刻着万里和夫人边涛的浮雕,浮雕下方刻着两人的名字及出生、逝世年月。

八宝山革命公墓,是我国声名最著、建制最高的园林式公墓。在这里,对于逝者的安葬有着严格的规定。

公墓东一区

八宝山革命公墓主体建筑的格局由林徽因设计,公墓分墓区和骨灰堂两部分。墓地或骨灰安放的位置,主要根据逝者生前政治级别而定。万里夫妇墓地所在的公墓东一区,主要安葬党的领导干部。

1950年,任弼时因病逝世,他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位故去的领导人,也是八宝山建成后入葬的首位领导人。因此,任弼时墓被称为“八宝山第一墓”。

此后,中央政府副主席、民盟主席张澜的墓就挨着任弼时墓的西侧。1955年,纪念瞿秋白逝世二十周年时,他的遗骨从福建长汀迁葬到八宝山,葬在任弼时墓东侧。于是,第一墓区就在这一基础上形成。

随着第一墓区范围越来越大,便形成自然的排列位置,例如以任弼时墓为基准平行于两侧是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委员长、国家主席、中顾委副主任等级别的领导人,包括彭真、姚依林、陈云、宋任穷、李先念。

有报道,一个并非有意为之的格局特点是,一墓区东侧(东一区)主要是中共领导干部,西侧(西一区)多为民主人士,其中不少教育、文化界人士如徐悲鸿、闻一多、美国作家史沫特莱等文化名人。

骨灰堂第一室

2015年7月15日,万里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从去年去世到本月移灵下葬,万老的骨灰一直放在八宝山骨灰堂第一室内。

第一室,还存放或存放过朱德、彭德怀、陈毅、贺龙等开国元勋的骨灰。此外还有末代皇帝溥仪、前中华民国代总统李宗仁、起义将领傅作义。

上世纪60年代,提倡共产党员一律火化。于是,八宝山革命公墓将原护国寺殿堂改建为革命公墓骨灰堂。但八宝山土地有限,1992年4月,经中组部批准,安葬在八宝山的逝世干部从县团级提升为地方厅局级和部队师级。2014年,八宝山再次扩建。

由于之前按级别排位,一些领导人夫妇因级别不同不能合葬,如陈毅夫人张茜当时未能和陈毅共同进入中一室。张茜生前是军事科学院某部副部长,是副局级干部。设计八宝山主体建筑的林徽因也和梁思成分属两地。

有报道称,八宝山2006年开始允许领导人与配偶合葬。

万里夫人边涛于2003年10月19日逝世。万里长子万伯翱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母亲边涛的骨灰一直由妹妹保管。在万老移灵的申请今年得到批复后,家人特意选在12月1日为二老合葬。

万里生前是正国级领导人,边涛退休时是局级干部。根据八宝山革命公墓骨灰安置的相关规定:夫妻双方都属于革命公墓存放范围的,分别办理骨灰寄存手续,在革命公墓按审批所定级别分别安放。需合葬的,须加办合葬审批手续,在革命公墓骨灰墙或墓地合葬。

同时规定,若夫妻双方只有一方属于革命公墓存放范围的,属于的一方应先行办理骨灰寄存审批手续,另一方再办理骨灰合葬审批手续。在革命公墓骨灰墙或墓地同穴合葬。在符合相关规定的前提下,需要填写《骨灰合葬申请表》以及提供相关的证明文件。

合葬墓

罗荣桓是十大元帅中第一个逝世的。他的骨灰盒先被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骨灰堂中第一室。2003年,罗荣桓夫人林月琴逝世后,他们的儿女将父母的骨灰合葬在第一墓区,并立了一块雕有父母半身塑像的石碑。墓志铭上刻着毛泽东的《七律·吊罗荣桓同志》。

1998年过世的书法家舒同,墓地占地九平方米。当时墓碑上就刻上了尚健在的夫人王云飞的名字。 12年后的2010年11月14日王云飞逝世,骨灰当日与舒同合葬。王云飞是传奇革命女性,15岁就参加八路军,舒同是中国书法家协会首任主席。毛泽东赞扬他是“红军书法家、党内一支笔”。

薄一波与夫人的合葬墓前,同样也有着两人的半身塑像。此外还有彭真夫妇、谷牧夫妇、杨得志将军夫妇、洪学智将军夫妇、徐海东将军夫妇、邓子恢夫妇等合葬墓。

在靠近徐海东墓的后方,是杨白冰将军墓。杨白冰2013年1月15日逝世。墓碑上,杨白冰名字下方,刻着夫人谢炳静的名字。不同的是,杨白冰的名字是描金,谢炳静的名字为白色。这意味着谢炳静老人百年之后,也将安葬于此。

类似的情况还有,2005年宋任穷去世后安葬在八宝山,墓碑上也刻着夫人钟月林的名字。2009年钟月林去世后,与宋老合葬。

资料来源:《人民日报》、《新京报》、《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澎湃等

探访神秘的八宝山,什么级别才能进入八宝山?

又到一年清明节时节,为缅怀革命先辈,小编带您探访“神秘”八宝山。八宝山,位于北京西山,这里因出产耐火土、白土、灰石、红土、青灰、坩土、黄姜、砂石等八种建筑材料,因此被称为“八宝山”。

在明清时期,这里是年老的太监养老的地方,周边有护国寺、农田、菜园。解放以后,这里被改建为北京市八宝山革命公墓。

八宝山革命公墓主体建筑格局由知名建筑师林徽因设计的,公墓分骨灰堂和墓区两部分,中央为骨灰堂,墓地或骨灰的安放主要是按生前政治级别而定。

第一墓区位于东北角,有任弼时、瞿秋白、张澜、司徒美堂等人之墓地。第二、三、四墓区位于公墓中央甬道的东西两侧,为文化大革命以前去世的部级以下、县团级以上领导人的墓地。

由于进八宝山的人增多,1992年作了调整,革命公墓安置骨灰者的范围由县团级调整为司局(师)级以上干部。

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的不只是烈士和一定级别的官员。有流血献身的英烈,也有科学、教育、文化界的著名人士。比如汤用彤、林徽因、闻一多、侯宝林。以及中国人民的忠实朋友史沫特莱、斯特朗。

亡故后能进八宝山,的确是一些官员一生中的最后一项荣誉,也是对其身份和地位的肯定。不过也有一些领导人的骨灰陆续迁出八宝山。

其实,八宝山并不只有一座革命公墓,还有八宝山人民公墓。后者的墓地是公开对全社会出售的。不过,要想得到八宝山人民公墓墓地也不容易,前几年,八宝山人民公墓每平米价格就超过10万元了。

葬入八宝山公墓的第一人是谁?为何“死入八宝山”成了一种追求?

风水宝地—八宝山

八宝山原先不过是北京西山平原上的一座孤立残丘,原来叫黑山,相传是因为在那山脚下藏着八件宝贝,金牛、金马、金鸡、金碾子、金磨、金豆子、金簸箕和金笸箩八件宝贝,所以便叫它八宝山。

还有这样两种说法。一是因其附近山间主要出产八种建筑方面的材料。二是山上曾有延寿寺、朝阳庵、灵福寺、娘娘庙、护国寺、地藏庵、山神庙和观音阁八座寺庙。周围的人们常来此烧香拜佛,因这八座寺庙香火最旺,为区别于山上其他寺庙,被称为“八宝禅寺”,后来人们嫌叫“八宝禅寺山”绕口,便直接叫成了八宝山。

葬入八宝山

北京市八宝山殡仪馆鸟瞰图

从风水角度,由于八宝山尽占龙、穴、砂、水等“吉气”,因而其很早以前就是被作为风水宝地,元代僧人海云来此建灵寿寺,明初建太监刚炳墓祠和廷寿寺。明朝中叶灵寿寺在战乱中被毁后,又重建廷寿寺更名为褒忠护国祠。这里的刚炳墓祠和廷寿寺以及后来褒忠护国祠,都是源于明成祖将其亲自赐封的靖难之役功臣钢铁大将降旨埋葬于此宝地。八宝山西边的地方因其风水好而很早以前就被作为坟地进行出售。明清两代太监或许也正得知此风水宝地的隐秘,才选择此处作为养老送终的世外桃源。到抗战胜利后,被民国政府改建为忠烈祠,纪念在抗战中光荣牺牲的国民党官兵,其中包括张自忠、佟麟阁、赵登禹等38位将领。这些因素的存在就使得选这里作为革命公墓陵园就更具合理性。

第一个入葬八宝山公墓的人

第一墓区的第一位主人,也是八宝山公墓陵园建成后所入葬的第一位,就是素有“中国人民骆驼”之称的任弼时同志。他是新中国成立后去世的第一位国家领导人,他的墓占地三百多平方米,在公墓中面积最大,被称为“八宝山第一墓”。之后,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第一任副主席的民主人士张澜去世,葬于其墓之西。1955年,纪念原中共领袖瞿秋白同志逝世20周年时,将其墓迁到八宝山,置于任弼时墓之东。在此基础之上,第一墓区逐渐形成。此后,第一墓区不断扩大,位置排列自然形成,并形成了一定的规律。以任弼时墓为基准,平行两侧为政治局常委级别人物,包括彭真、姚依林、陈云、李先念。再往下第二级台阶,有一些四副两高(国家副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国务院副总理、全国政协副主席与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人物和部队高级将领。在自然形成的过程当中,形成了第一墓区东侧主要是党的领导干部,西侧则多为民主人士的独特布局。

哪些人才有资格入葬八宝山

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八宝山公墓陵园是专门安葬革命中牺牲的战友与同志们的,因而这里又被称作革命公墓陵园。随后,该公墓陵园开始主要用于安葬已故党和国家领导人、民主党派领导人、爱国民主人士、著名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著名学者、国际友人和革命烈士等等。因而八宝山公墓陵园一开始就带有了浓厚的政治色彩与耀眼的政治光环。

入葬八宝山成了政治追求

从起初公墓陵园的建立开始,八宝山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一种按照不同等级所排列的墓地与骨灰堂格局。尤其是到了“文革”时期,这种按资排辈的情况更为严重,直至周恩来去世要求不留骨灰后,这一情况才有所缓和。但在“文革”结束后,伴随着众多蒙受不白之冤去世的党和国家高级干部、有威望的名人艺术家、科学家和学者等陆续得到平反,政治地位与名誉重新得到认可,入葬八宝山这一政治生命最后的荣誉象征,再度成为一些干部追逐政治资历的目标。

邓小平曾对此有过论述,“很多人想挤进八宝山,高高在上,却无形中与群众拉开了差距”。在此种状况之下,即使中央屡次提高入葬八宝山的门槛级别,但因其不言而喻的政治意义与象征性地位,使得其仍旧受到热度极高的追捧,造成了墓地陵园多次扩建,仍然满足不了需求的局面。

不管是革命公墓还是国家公墓,都是一种荣誉而非权力,不需要去追逐,只要真心为社会为国家为民族做出了贡献,既使葬在别处,既使魂归大海,也一样被人们所怀念,永垂不朽。